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 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大事不断,喜事连连。继2016年,中国最大、最新的 发射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启用,到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 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太空对接,再到此 次天舟一号的发射成功,桩桩件 件的发展成就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上的大发展。中国航 天已经逐渐从实验为主的探索,转向为民众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产业发展,由航天 技术衍生转化而来的一系列成果成功应用于国计民生,深刻改 变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 百姓生活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 巨大的社会效益。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 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中国的 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 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 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 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苏 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 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每114分钟绕地球一周,证明了 中国已进入空间时代。西方的观察家们说,把人造 卫星射入地球轨道的技术,表明中 国有能力制造和试验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1975年11月26日,对于中 国的航天人来说,这是一 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我国第 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 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在太空飞行47圈,回收舱于11月29日按地 面遥控站发出的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安全降 落于贵州六枝地区并回收成功,使中国 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由于我 国发展应用卫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从这一战略方针出发,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卫星的回收技术,就随之 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 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运载火 箭技术与弹道导弹技术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 术最重要的军事意义,就是可 以为导弹多弹头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当前,世界各 国都很重视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而多弹 头技术是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好办法。一枚导 弹如果装载多枚弹头,它就可 以同时攻击敌方不同的目标,并能有 效躲过敌方对导弹的拦截,使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1984年4月8日,我国用新型“长征3号”运载火 箭将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送入赤 道上空的静止轨道运行,中国不 仅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也 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掌 握了多级火箭技术,即中段机动变轨技术;静止卫 星则为定全球定位系统做出先行准备。“北斗”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 止轨道卫星组成,可提供 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随着我 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 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使用具备先进性、适用性、军民两用、抗干扰性、抗继毁 性等特征的北斗导航系统,才能保 证在战时不受制于人。
我国1988年9月开始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1999年10月发射成功的、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国土普 查卫星就属于这类太阳同步卫星。这些卫 星在全球中长期气候观测预报以及国土普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卫星用来拍摄云图,可以及 时比较天气的变化形势;通过太 阳影射来发现地球表面物体的变化,以确定 目标的具体位置。通过太 阳影射来对地球表面物体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照相侦察。目前,美国、俄罗斯 等发达国家的照相侦察卫星,大多采 用太阳同步轨道。在战争时期,气象卫 星和国土普查卫星都可以为解放军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作战水平。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 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大约21个小时后,即16日6时23分,神舟五 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着陆。这标志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0月16日文章:题目是“中国载 人飞船的发射给美俄敲响醒钟”。美国国 防部中国事务部门的陆军上校马克·斯托克斯说,此次行 动确实能够增强中国的战略实力。他说,中国的 载人空间飞行计划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他承 认它将使中国成为一个“太空领域的竞争者”。
2004年,中国正 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 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 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 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 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 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2016年1月5日上午,国防科 工局正式发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 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此次成功命名,是以中 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达到22个。
19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 队在各种高度上运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为多国部队提供战略、战役、战术级的通信保障,这种空 间侦察能力让许多国家羡慕不已,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其实,中国作 为仅次于美俄的空间大国,多年来 一直在卫星技术上紧紧追赶,以“尖兵”系列为 代表的侦察卫星已经发展到第4代,有力地 保障解放军的维护主权作战行动。
中美两 军实力的差距不在于几件高新武器。事实上,美军的 主战武器新添的并不多。主战坦 克仍然是定型生产多年的M1A1艾布拉姆斯,老掉牙的B52“同温层堡垒”至今还在服役。两军实 力最大的差距在C4ISR系统。也就是“指挥、通信、控制、计算机、情报信 息及监视与侦察”系统。